糯 米
何瑞芬
像往年一样,大姐的电话如期而至
说是买了两百斤糯米
颗颗雪白浑圆,出酒率一定高
电话再次过来时
酒酿已微微泛黄
说是过不了几天,就可以喝了
第三通电话,她说要到南山买个酒坛子
一定要选大的、能装五十斤酒的
一定要先装满水浸泡一个晚上
这样坛子才不吃酒
每年的入冬之时,寡言的大姐
会变得像糯米一样粘稠
给弟妹的电话里,一遍一遍地唠嗑
说着米酒发酵的滚烫,说着大山冬日的寒冷
父母离开后,大姐就像母亲一样
把过年的渴盼,都做到酒缸里
等我们回家
糯 米
柳绍斌
之前
是弯腰的稻穗
与戴着斗笠的父亲
以及会拐弯的吆喝声
之后
是一坛米酒中的唢呐声,吹出
欢天和喜地
交杯酒过后
关于我的故事
重新又起了一个头
糯 米
周华海
那些日子,在低矮的茅屋下
母亲半夜摸黑起床
给进山砍柴的大哥生火做饭
每次总会留出两个香喷喷的糯米饭团
掀开被头,塞到我和二哥的手中
后来,我在丽水读书
每当假期结束返校的前一晚
母亲总会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忙碌着
为我准备吃食和行装
嘴里念叨着:人像鸟,飞来又飞去
母亲总是默默地把自己做成饭,酿成酒
让我们香香甜甜不知不觉吃下了她
多年之后,母亲的爱
才从我的身体里漫无边际的痛出来
糯 米
吴丽娟
父亲不小心
收了张百元假钞
小本生意里
一家人的生计和百元懊恼逼迫着他
母亲蒸糯米饭
父亲偷了两粒压在假钞的关键部位
他闭着眼睛反复摸
——真钱的触感
半个月后
父亲悄悄告诉母亲
假钞已经用出去
说话时,他不停地搓手
仿佛要把两粒糯米饭
搓粘在长久的不安和愧疚里
糯 米
吴晓英
母亲捧起一把糯米的时候
指缝间漏下的部分
让她想起用旧了的时光
想起昨晚夜空里消逝的那颗星
透亮,带着扫过天际的辉煌
她偶尔抬头的时候
总能看见广袤,高远,和一些光芒
更多的时候,她愿意低着头
土灶,柴火,和锅里冒出的烟火气
侵入她的四肢,血液,侵润她每一根
写满沧桑的发丝
如果,时间倒回那个柔软春天
地主家小姐和穷书生的故事总有些落俗
就像一些糯禾与裨草纠缠在一起
她忙于耕种也勤于梳洗
水田横平竖直,
映着她油黑的发丝,
和弯成新月般的腰身
而她如糯米般晶莹的面庞
揉得糙谷般生长的父亲变得柔软而多情
而她却因为历练、捶打,成就一身肝胆
这个冬至,一把糯米
在母亲手里放下又捧起
她又一次含羞说起,在她身后
父亲的目光依旧粘糯如米
糯 米
兰秉强
禾稻拔节,汗滴就往上走
毛绒绒的牙尖,刺破地皮
一只锦袜带我来到原野
母亲的白发在风中飘舞
地底下,春天镣铐叮当作响
胸藏野火,我有蓬勃
温柔翻山越岭而来
在地里长大
从小就会一门手艺儿
——讨生活
糯 米
丙方
糯米的汁液
与三合土混合,制造了不腐
它们从沸腾的锅炉倒出
从黎民的碗盆扒出,由热变冷
从柔到刚。就像人心
一次次变冷变硬
朝代一茬茬更替往复
糯米喂养的
城墙宫殿,记录时光的粘稠
而糙米喂养的凡夫肉身,早已化成一堆堆
稀薄的黄土
糯 米
乔国永
曾是一粒小麦
身心的纯净和圆润已被默认
裹紧棕色的夹袄
却敞露着一条无法愈合的裂缝
把麦芒举过头顶
让光烘干信条里的水分
我逐渐变成了一粒糯米
被细细的砂纸磨去验证码
只好用柴火来拯救清白
用石臼来证实侠骨柔肠
离开了荒原和粗砺的手掌
要依赖莲子和杏仁的苦心稀释闲糜
要靠牙齿的咀嚼确认身份
但我却越来越幸福——
愧疚一天天老去,爱和感念
从蒙昧中纷纷醒来
蚂蚁排着长队,把小麦和糯米的核心
从一个身体搬进另一个身体
我不再担心失联的血脉会永不相融
糯 米
季春燕
她的爱是如此辽阔
锁着深情
也长着欢欣、饱满的心事
她看见更多的自己
热烈、扑簌、明亮如银
闪现着迷人的光泽
温柔地爱着这人间的万家灯火
一遍又一遍
糯 米
黄美丰
狭小的灶间
糯米饭的清香浮漫
在雾气里
我们看不清彼此的脸
外婆说这一甑饭
会是一缸好酒
外婆这样说时,我在灶下添柴
二姐穿着碎花的小袄
搛了一小筷饭
喂进我嘴里
这是我五岁的记忆
而现在
她俩都已居住在寒冷的地下多年
我所能想起的这些
也就,更像在时间之外
来源:《丽水文学》2018年第1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