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想,大概没有一个时代能像今天一样让我们如此轻易地走进日本人的生活,这就象过去没人想过1年能有600多万中国人涌入日本的旅游市场,无论是奢侈品,还是日用杂货,被日本人称之为“爆买”的现象并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被积蓄了很多年,一旦遇到签证手续缓解以及日元汇率下跌时,来自中国的访日客一路飙升,马不停蹄。
文学的市场也有类似的现象,日本每年芥川和直木文学奖发表后的超忙几乎是从中国发端的,而且每年都会签约,随之不久,中文简体版就会平摆到中国各大书店的外国文学最显眼的位置上。不用说,2015年获得了芥川文学奖,至今的畅销量已经超过了300万册的又吉直树著《火花》也是其中的一本。
面对如此迅猛而缭乱的日本文学,作为中文简体版译者,我这回选择了又吉直树的《火花》是因为他笔下的人物与故事是百分之百日式的,气氛浓厚,独特,搞笑,哀愁与喜悦,甚至还有几分悲壮。其中,所有的场景对中国读者而言,并不是什么陌生的存在。比如;有关吉祥寺车站附近名叫“美舟”的居酒屋的描写,想必会产生某种亲近感。这些年,中国对日本的解读有了很大的增长,其最大的增长点莫过于对日本人的生活的了解。这一方面是通过日式的衣食住行进入了中国,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日本旅游,近距离接触了日本。
又吉直树是一位职业的搞笑艺人,漫才师,他的舞台面对的是普通的日本人。2016年12月底,我在东京新宿表演场的休息室采访了他,而这1年的最后一天,他还要继续上台表演,不用说,观众仍然是日本社会的芸芸众生。
另外,还有一点,我被他的《火花》吸引也许跟我住日本关西地区近30年有直接的关系,其中由方言所释放出的魔力是超出我想象的,同时也让我在整个的翻译过程中获得了少有的语言交换的体验,这对我今后的双语写作是会起到助攻作用的。专此鸣谢。谢谢又吉直树先生,谢谢版权代理阮航先生和人民文学出版社责任编辑陈旻先生与于壮先生,阮先生和陈先生都是我北京大学的学弟,后来之秀,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
2017年2月 西宫市甲子园海滨